在二战期间爆发的海战中,敌我识别一直是困扰着各国海军的难题之一。能否准确辨认战舰的身份,往往能决定战斗的成败。为战舰打造各自的“身份证”,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那么,战舰的“身份证”是什么?各国又是如何通过各种方法来识别战舰的身份呢?
在舰艏涂刷舷号“63”的“密苏里”号战列舰
对于一艘战舰而言,自己的身份主要由舰名和舷号组成。其中,舰名一般都会打在战舰的舰尾附近,在通常情况下,舰尾的舰名很难被第一时间看到,而舷号成为了战舰们的首要“身份证”。
“衣阿华”号战列舰的舰艉写着她的舰名和对应舷号
舷号一般涂刷在战舰舰艏的两侧,在航母上,则会涂刷到舰桥、烟囱等更显眼的位置。这些舷号成为了友舰之间识别对方身份的重要标志。
对于舰载机飞行员们来说,辨识母舰的需求更为强烈。为了便于航母舰载机辨认自己的母舰,美日两国的航母都曾经在航母的飞行甲板上涂刷舰名代号,如“企业”号航母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就曾经在甲板上涂刷巨大的“EN”字母,飞行员们在相当远的距离上就能识别出来。
1938年的“企业”号航母,甲板上可见用于标明身份的“EN”字母
日本的航母们也在甲板上涂刷过舰名的首字片假名(如取自“赤城”号航母舰名首字的片假名“ア”),作为给日本飞行员辨别各自母舰的手段。但是在珊瑚海海战中,发生了日本舰载机差点误降美国航母的超级大乌龙事件。
为了避免这种事情再次发生,在中途岛海战中参战的四艘日本航母甲板上,都额外涂上了巨大的日之丸标记。结果,这些巨大的红圆圈反而成为了美国俯冲轰炸机飞行员投弹的绝好标靶,日本人又不得不在中途岛海战后取消了这一标记。
中途岛海战时的“赤城”号航母,甲板上巨大的日之丸成为了表明自身身份的重要标记,但也为美国俯冲轰炸机提供了投弹标靶
太平洋战争中后期,美国航母的甲板上则改涂了自己的数字舷号,这一做法至今也在美国海军的航母上得到继承。
值得一提的是,各国的潜艇一般不涂显眼的舷号。这主要是因为潜艇的行动一般较为隐秘,各国都不想让自己的潜艇乃至整个潜艇部队的行动被敌人“标记”。
如果说舷号和舰名是战舰的 “姓名牌”,那么战舰的影子呈现的外形特征,就是它们的 “面部轮廓”。在远距离或恶劣天气中,当舷号模糊不清时,战舰的舰影中呈现的炮塔布局、烟囱数量、桅杆结构等 “外貌特征”,就成了识别身份的关键。
战争期间,各国海军的水兵们有一个几乎“必修”的课程:凭借战舰的舰影辨别敌人的身份。各国海军都使用照片,或者专门编制战舰识别手册,训练担任瞭望和侦察任务的水兵从各个角度都能识别出目标舰是敌是友,以及敌舰的舰种,乃至具体战舰的身份。
美军各型战舰的舰影图片,提供给水兵们用于学习辨识己方舰艇
也有“老六”利用这点,迷惑了敌人。比如德国人就曾经故意在“俾斯麦”级战列舰和“欧根亲王”级重巡洋舰上,采用几乎完全相同的舰体和上层建筑设计。除了体型上的区别,在远处很难区分这两种战舰。
在1941年的丹麦海峡海战中,英国海军的“胡德”号战列巡洋舰,面对同时出现的“俾斯麦”和“欧根亲王”两艘战舰,一时竟然看走了眼,一直朝着自以为是“俾斯麦”号战列舰的“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射击,这一战术上的失误也影响了海战的进程,被人们认为是“胡德”号最终沉没的重要原因之一。
“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上)和“俾斯麦”号战列舰,两者的舰影极为相似
配资门户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