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很常见,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腰椎间盘突出”。其实,还有一类同样常见、却常被忽视的腰痛——椎体源性腰痛(也有称为终板源性腰痛),它源自椎体本身或终板的病变,通过一条叫椎基神经的“疼痛专线”把信号传向大脑。今天,我们就用最通俗的语言,把这条“专线”的来龙去脉、如何诊断、以及最新的微创“断电”办法讲清楚。
图片
一、腰椎里有个“小门洞”在腰椎的后壁、左右椎弓根之间,天生就有一个黄豆大小的孔,医学名叫椎基静脉孔(basivertebral foramen)。· 作用:血管和神经的“高速入口”。· 形态:CT 上可呈三角形、矩形或“不规则口袋形”。· 数量:每节腰椎几乎都有,有时一个,有时两三个。
图片
腰椎 MRI 可见明显椎基静脉孔,呈三角形( 圆圈)图片
红色:椎基神经,蓝色:血管系统
图片
尸体干燥标本显示的椎基静脉孔。A:单椎基静脉孔, B:单椎基静脉孔被中间骨桥分为 2 部分, C:2 个椎基静脉孔, D-E:分别为 3、 4 和 5 个椎基静脉孔
二、椎基神经——腰痛的“内线”穿过这个小门洞的,除了血管,还有一条椎基神经。· 出身:从脊髓分出的“窦椎神经”派生而来。· 走向:钻进椎体中心后,像树根一样向上下终板发散。· 功能:负责把椎体或终板的“疼痛消息”传回大脑。实验室证实,这条神经富含P物质和PGP9.5,都是疼痛信号的标志物,因此它是一条名副其实的“痛感专线”。
图片
图片
椎基神经由椎基静脉孔进入椎体, 并在椎体中心形成神经簇, 然后向椎体上下均匀发出分支, 支配骨性终板图片
三、当“终板”出了问题终板就是椎间盘上下两面的“软骨盖子”。· 正常:没有神经,基本不痛。· 受伤或退变:神经末梢疯狂增生,密度甚至超过椎间盘外层,于是出现椎体源性腰痛(国际疾病编码 M54.51)。MRI 上能看到Modic 改变(终板及邻近骨质的信号异常),Ⅰ型(水肿样)最常引起疼痛。
图片
正常与病变的纤维环和终板的神经分布情况。左图为正常的纤维环和终板神经支配情况, 右图为病变的纤维环和终板, 可见神经末梢向深层长入四、传统疗法为何常“失灵”· 镇痛药、理疗、封闭:只能暂时“麻痹”神经,病根没除。· 椎体增强(骨水泥):能稳定骨折,灭火神经,但不适合年轻人。因此,科学家想到:干脆把“疼痛专线”切断!
五、最新微创“断电术”——椎基神经射频消融手术名字很长,椎体内椎基神经射频消融术(IBNA),其实步骤很简单:
穿刺:像做椎体成形术一样,从椎弓根扎一根细针进入椎体。
定位:针尖准确到达椎基神经的“老巢”——椎基静脉孔末端区域。
消融:射频电极加热至 85 ℃ 左右,90 秒左右即可把神经“烧断”,却不破坏椎体结构。
结束:创口只有一个针眼,当天或次日即可下床。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六、疗效如何?· 国际多中心研究(SMART、INTRACEPT):术后 6 个月~5 年,70%~80% 患者腰痛明显减轻,止痛药用量大幅下降。
图片
I级证据的SMART试验,提示IBNA的长期有效性(>5年随访)七、哪些腰痛适合“断电”?腰痛 >6 个月,保守治疗无效。
MRI 显示Ⅰ型或Ⅱ型 Modic 改变(L3–S1 最常见)。
椎间盘造影或其他检查排除单纯椎间盘突出所致疼痛。
特别提醒:S1 椎体解剖特殊,需经验丰富的医师调整穿刺角度。
图片
S1椎体椎弓根穿刺 PMID: 33308584八、把概念带回家· 腰痛不一定都是“腰椎间盘突出”,也可能是椎体或终板在报警。· 椎基神经就是这条报警电话线。· 射频消融相当于把电话线“剪断”,但不影响房子结构。· 如果你的腰痛反复治不好,别急着“大动干戈”,先做个腰椎 MRI,看看有没有 Modic 改变,再和脊柱专科医生聊聊是否适合这项新技术。
一句话总结:认清“椎体源性腰痛”,找对“椎基神经”这条内线,微创“断电”,让顽固腰痛不再顽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配资门户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