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罗华昌中医
古中医防未病,保民众大健康。图片
有网友问眼睛流泪多是什么原因,又该怎么解决。从中医来看,眼睛流泪和肝、脾、肾关系密切。中医讲 “肝开窍于目”,肝血充足,眼睛才能得到滋养,视物清晰。若肝血不足,眼睛失于濡养,泪液就会不受控制地流出。此外,脾主运化水湿,当脾虚导致水湿运化失常,湿气上泛到目窍,也会引起流泪。还有肾阳不足,无法正常运化水湿,同样会出现这种情况。不过,大部分眼睛流泪多是由肝肾亏虚、肝血不足引起的。
图片
西医认为,眼睛流泪可能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比如眼部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引发结膜炎、角膜炎等炎症,刺激泪腺分泌过多泪液。泪道系统出现问题,像泪道狭窄、堵塞,泪液无法正常排出,也会导致流泪。另外,眼睑位置异常、眼部外伤等也可能是诱因。
古医籍《审视瑶函》中有言:“夫目之有泪,犹天之有雨,阳之亢则雨,阴之亏则泪。肝肾不足,阴亏于下,阳亢于上,目窍失养,泪出不止。” 这形象地说明了肝肾亏虚与眼睛流泪之间的关系,强调了肝肾在维持眼睛正常功能中的重要性。
针对肝血不足引起的眼睛流泪多,我用一基本方可以尝试。其组成为:枸杞子 9 - 15 克、当归 9 - 15 克、菊花 6 - 9 克、刺蒺藜15 - 30 克、丹皮 6 - 9 克、山茱萸 9 - 15 克、山药 15 - 30 克、茯苓 3 - 6 克、白芍 9 - 15 克、熟地 15 - 30 克。用药方法为每日一剂,煎煮两次,分两次服用。该方的功用在于滋养肝肾、补益肝血、清肝明目。熟地能滋阴补血、益精填髓,与枸杞子、山茱萸协同滋补肝肾之阴,增强肝肾的功能;当归和白芍养血柔肝,为眼睛提供充足的血液滋养;菊花清肝明目,缓解眼睛的不适;刺蒺藜可以疏肝解郁、祛风明目;丹皮清热凉血,防止补药过于滋腻生热;山药和茯苓健脾益气,促进气血的生成和运化,使补药更好地发挥作用。这些药物相互配合,针对肝肾亏虚、肝血不足引起的眼睛流泪问题,从根源上进行调理。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具体症状进行加减。如果有口干口苦的症状,说明可能有肝郁化火的情况,可以加黄连6 克、黄芩 9 - 15 克、山栀 6 克,以清热泻火;饮食不好的,加半夏 6 - 9 克、砂仁 3 - 6 克,能和胃降逆、理气开胃;睡眠不好的,可加酸枣仁 15 - 30 克、远志9 - 15 克,养心安神;眼睛红肿疼痛的,加蒲公英 15 - 30 克、紫花地丁15 - 30 克,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头晕耳鸣的,加天麻 9 - 15 克、钩藤15 - 30 克,平肝潜阳;腰膝酸软的,加杜仲 15 - 30 克、续断 9 - 15 克,补肝肾、强筋骨;迎风流泪症状明显的,加防风 6 - 9 克、白芷 6 - 9 克,祛风止泪;视力下降的,加决明子 9 - 15 克、密蒙花9 - 15 克,清肝明目;眼睛干涩的,加麦冬 15 - 30 克、石斛 9 - 15 克,滋阴润燥;情绪抑郁的,加柴胡 9 - 15 克、香附 9 - 15 克,疏肝理气。
需要强调的是,中医讲究 “千人千方”,每个人的体质和症状都有所不同,用药和加减也会因人而异。以上提供的基本方和加减方法仅作为科普知识,不能替代专业的医疗诊断和治疗。如果有眼睛流泪等不适症状,建议及时找医生面诊,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身体不适不知咋辩证?公众号留言,我为你专业分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配资门户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